新闻链接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链接

库存预警,煤炭市场寒意正浓

信息来源:福建省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: 2014-02-16
 

2014-02-14 来源:中国煤炭网

    年前,国内煤炭的价格曾经被“人为”地拉高了好一阵子,不经意间,似乎给人一种冬去春来的错觉。

  然而,这次电煤谈判前的“造势”,造成了进口煤更大规模的入侵,从而丧失了南方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
  如今,年刚过,煤炭市场便被彻底地打回了原形,秦皇岛煤炭库存连续多天超警戒线。

  煤炭市场的“倒春寒”

  春节刚过,煤炭市场首先拉起了“警报”。

  信息显示,中国最大输煤港口秦皇岛煤炭库存最近三周上涨近200万吨,继2月6日突破了800万吨的警戒线以来,数字还在急剧飙升,并在4天之后,攀升到了841万吨。

  此外,包括秦皇岛港、曹妃甸港、京唐港、天津港在内的北方四港的总港口库存量已经逼近2200万吨。

  对此,行业专家解读说,对于库存量近1000万吨的秦皇岛港来说,超过800万吨预示着港口的煤炭严重滞销,而这一情景曾在2012年水电充足的五六月份以及2013年的3月出现过。

  对此,国内煤炭行业的专家李朝林告诉记者,造成秦皇岛库存超预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最大的还是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。

  李朝林表示,目前煤炭市场下游的许多行业属于严格控制产能的高耗能行业,需求不旺。并且煤炭相比于天然气、页岩气等清洁能源,污染要大一些,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,对于煤炭的使用量都有严格的控制。

  资料显示,2013年我国原煤产量约37亿吨,产能达42.2亿吨,产能利用率下降到87.7%。

  相对于此,2013年,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13.9%,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上年的5.4%上升至5.9%。而这显而易见的一降一升,减少的便是近亿吨的煤炭消费量。

  此外,与北方四港库存高企相对应的却是用煤大户的原料充足。

  数据显示,2月1日至2月7日,六大电厂(浙电、上电、粤电、国电、大唐、华能)平均库存总量为1305.21万吨,较上周同期大幅增加73.36万吨,增幅5.95%。平均日耗总量为34.77万吨,较上周同期大幅减少17.51万吨,降幅33.49%。六大电厂电煤库存平均可用天数37.54天,较上期增加12.63天。由此可见,发电企业根本不缺煤。

  2014年的“天”更冷

  2013年末,包括神华、中煤在内的龙头煤炭企业纷纷上调煤炭销售价格,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也出现“跳涨”态势,创下当年的最大涨幅。

  虽然此番价格上涨受冬季供暖、下游电厂用煤需求猛增、各港口动力煤库存下降、市场供应量锐减等因素的影响,但更多则是煤企再为“电煤谈判”增加筹码,从而人为限产加价。

  对此,李朝林认为,最近几年的电煤谈判一直是有量无价,而神华等企业的拉涨行为并不能改变供大于求下的煤炭市场态势。“即便涨价,牺牲的也是量,对于企业来说,并没有多大实惠”,上述人士表示。

  他认为,正是由于这些企业的“小聪明”举动,却将大部分的南方市场,拱手让给了进口煤。

  据记者了解,进口煤虽然仅占我国煤炭消费量的8%,但它撬动了国内生产的92%的煤炭价格。

  而就目前来看,国内煤炭尤其是中部地区煤炭由于生产、交易、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,鲜有竞争力。

  面对如此局面,煤炭企业坐不住了,降价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。

  近日,有消息称,神华和华能电厂长协谈判落下帷幕,5500大卡港口平仓价568.8元/吨。相比此前紧咬不松口的590元/吨价格,21元/吨的降幅可谓不小。

  而由于神华“风向标”的作用,国内煤炭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降价潮,各主流大矿纷纷对煤炭挂牌价进行了下调,整体调幅在20~50元/吨。

  然而降价似乎只是缓解危机的手段,并非治本的“良方”。

 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28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中,有22家在2013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,占比接近八成。

  对于河南煤炭企业而言,1月29日,郑州煤电发布公告称,2013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0%~90%。而平煤、神火同样不容乐观。

  然而,即便如今寒意正浓,也并非春天来临的前兆。专家表示,2014年煤炭企业的日子可能比2013年更不好过。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【浏览次数25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