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矿山救援的战场上,时间就是生命,技能就是武器。上京救护队的苏荣桂,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锤炼,诠释了“能化工匠”的深刻内涵。他的故事,始于一名退役军人的初心,成于无数次的实战淬炼,最终化为守护矿工生命的匠心。
从军人到救护精英:千锤百炼练就真本领
2013年,苏荣桂脱下军装,换上救援服,从保家卫国的战场转战至守护矿山安全的第一线,成为上京救护队的一名战士。面对矿山救援工作的高风险与高强度,他毫不退缩,始终秉持“平时多流汗,战时不流血”的信念。
为了练就过硬本领,苏荣桂的日常训练近乎“残酷”。在浓烟弥漫、50℃高温的模拟环境中,他佩戴氧气呼吸器完成锯木头、打点柱、扛沙包等高强度科目;每天负重20公斤跑2000米,每周5000米越野跑更是雷打不动。他甚至主动加码,将检力器重量增至30公斤,负重背心里多塞两块铁片,冲坡跑比别人多跑两三趟。同事们常说:“小苏那训练服,每天都能拧出水来。”
正因这份坚持,他被公司聘任为救护高级工,并先后在各大技术竞赛中屡获佳绩:福建省煤矿救援技术竞赛团体一等奖、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优秀奖、集团第三届职工技能竞赛矿山救护项目一等奖……6月,他又荣膺集团第一届“能化工匠”荣誉称号。荣誉背后,是他用汗水浇灌的“硬功夫”。
安全守护神:坚持筑牢安全防线
矿山救护不仅是事故后的冲锋,更是对隐患排查治理的坚持。苏荣桂深知“预防胜于救援”,每月下井15次以上,紧盯双休日、中夜班等薄弱环节,排查隐患、纠正违章,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一次下井安全检查中,他发现某工作面风筒未按规定接到位且多处破口,迎头存在风量不足的风险,于是立即提出整改意见。起初,矿工们不以为然:“这点小问题,能出啥事?”但长期从事矿山救援工作的苏荣桂深知通风的重要性,他坚持说道:“安全无小事,今天的小隐患可能就是明天的大事故。”在他的督促下,作业人员及时整改,避免了潜在风险发生。
“他的眼睛和鼻子就像探测器,总能发现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。”一起工作的队员这样评价。正是这份细致与执着,让他成为矿工心中的“安全守护神”。
向险而行:匠心守护生命之光
矿山救援的战场上,苏荣桂永远是那个最勇敢、特别能战斗的战士。2015年大田县某铁矿透水事故中,井下水位暴涨,两名矿工被困。面对随时可能坍塌的巷道,他带头潜入齐胸深的积水中,凭借丰富的经验,成功定位受困者位置,将两人安全救出。
类似的险情不止一次。永定培丰“6.27”气体中毒事故、大田后洋“6.30”透水事故……每一次,他都以“赴汤蹈火”的勇气,践行着“守护生命”的誓言。有人问他怕不怕,他回答:“怕,但穿上这身衣服,就没有退路。”
十年救援路,一颗工匠心。苏荣桂用“千锤砺技,实战淬魂”的格言,书写了一名矿山救护队员的忠诚与担当。他的身影,是事故现场的希望之光;他的匠心,是矿工生命最坚实的屏障。正如他所说:“守护生命,没有终点。”在矿山救援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苏荣桂将继续以匠人之心,守护生命之光。(苏标平)